历史师范讲堂系列讲座:师范生的职初挑战与转型
时间: 2020-06-18  作者:   浏览次数: 530

历史师范讲堂系列讲座

师范生的职初挑战与转型

2020617日晚,江苏省历史特级教师、吴江区教育科学研究室主任唐琴老师应邀在腾讯会议平台为苏州大学beat365亚洲官方网站|全球体育NO1历史系学生作了题为《师范生的职初挑战与转型》的学术讲座。讲座由历史系党支部书记崔恒秀老师主持,161718级历史学本科生、学科教学(历史)专硕研究生共110余人参加。

    职初阶段是教师的身份转换期、快速生长期和优秀奠基期。在这关键的67年中,教师成长实现自动分层。唐老师结合多年的教育教学经验,围绕职初教师将会面临哪些挑战以及如何应对挑战这一主题,从职业认同、课堂胜任力、专业成长和人际关系四方面具体展开,指导师范生实现职初阶段的华丽转型。


“一名历史老师的天职:引领学生与伟大的历史相遇”。唐老师结合自身的成长故事,语重心长地指明职初教师树立职业认同的重要性,尤其是自我职业认同。认识专业价值、把准专业方向、掌握专业规范,是提高教学实践能力的精神基础。职初教师应该有专业尊严,相信自己的学科具有丰富的教益,对人的一生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

“课比天大!学生不能长期成为新老师的实验品。”面对课堂胜任力的挑战,唐老师首先强调职初教师在学习课堂教学时,应该学习名师的精神、态度以及胜任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而非成熟的教学风格。其次,她指出职初教师面对的三大挑战——如何把握教材、怎样胜任考试和作业多少合适。对于教材的把握,唐老师给出三点建议:第一,以中学教材为原点,将大学专业储备和中学教材有效衔接;第二,运用教材内容要素化、教材叙述问题化等技巧,帮助学生建立知识点与得分点之间的联系,精准地将知识点转化为考点;第三,运用板书等形式建立知识结构和体系,便于学生理解和记忆。职初教师必须备好每一节课,才能真正把握教材。针对考试,教师需要抓住课堂时间,提升教学效率,督促学生做好学习笔记。对于作业,唐老师认为教师的态度决定了学生的态度,因此教师需要认真对待学生的作业。此外,在面对教学调研时,教师可以提前征集学生的反馈,从而完善教育教学活动。

面对来自课堂教学的挑战,唐老师提出五条应对之策:第一,夯实专业知识的基础,注重把握课程标准;第二,提升解题能力,把握命题难度、特点和走向;第三,订阅期刊增值,揣摩作者设计用意并根据案例修改后上课;第四,尝试公开教学,不断磨练教学技艺;第五,内化育人理念,塑造学生向上、向美、向善的品格。

专业成长关乎教师的科学发展和持续发展。唐老师鼓励职初教师通过公开课增强教学能力的同时,尝试教育科研,向研究型教师转型,并就如何做好教科研提出四点切实可行的建议。

面对职初教师“防不胜防”的人际关系,唐老师指出教师面试时,校方更注重教师的精神状态和言行气质,面试者可以适当了解学校的办学理念、学校文化。在与学生和家长相处时,教师应加强理解与沟通,用爱陪伴学生共同成长。


在互动提问环节,唐老师就新教师如何上好第一堂课、如何对教材进行大胆取舍等问题作出细致回答。最后呼吁大家:做与学生心心相印的教师,做让学生念念不忘的老师,做和学生共同成长的老师!

唐老师的讲座持续两个半小时,将师范生的职初挑战与应对策略娓娓道来,条分缕析、抽丝剥茧,有理论的高度,更有实践的深度,倾囊相授了宝贵经验,启发并鼓舞了未来有志于从事中学历史教学工作的同学们。